科学研究
科研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- 科学研究 - 科研动态 - 正文

印晓星/鲁茜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1篇研究性文章

发布者: 李桃春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08日
浏览次数:

近日,我院印晓星/鲁茜教授团队在《Advanced Science》(先进科学报,中科院1区)发表了题为“GABP Promotes Mesang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nal Fibrosis Through GLI1 in Diabetic Nephropathy”的研究论文(论文链接: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8352949/),首次阐明了GABP对肾系膜细胞增殖和DN肾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和临床意义。药学院青年教师杜蕾老师和2022级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刘司杰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印晓星教授、鲁茜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。

糖尿病肾病(DN)是糖尿病的一种关键慢性并发症,影响着约三分之一的2型糖尿病(T2DM)患者。在临床实践中,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,这仍是有效治疗DN的主要障碍。先前的研究已经确认,DN的早期病理变化包括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(ECM)的增加。激活的系膜细胞会过度产生细胞外基质成分,包括I型、III型和IV型胶原蛋白、纤维连接蛋白以及炎症介质。这些变化导致系膜基质扩张、基底膜增厚、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。肾纤维化减少了肾小球的滤过能力,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。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是糖尿病肾病(DN)的显著特征。然而,调控这种增殖的细胞信号机制尚不明确。

本研究通过对比C57(非糖尿病对照组小鼠)和STZ(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)的肾脏蛋白质组学分析,发现GABP(GA结合蛋白)在DN小鼠肾脏中显著上调。GABP是一种激活转录的Ets转录因子,由GABPα和GABPβ亚基组成异源四聚体。GABP在多种重要生理功能、病理生理状态和细胞基本活动中广泛表达,并发挥关键作用。GABP的转录调节功能调控着线粒体功能、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等重要过程。通过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(ECM)的异常积累,GABP驱动了肾纤维化进程。进一步的RNA测序和功能实验表明,GABP通过直接结合并激活GLI1(Hedgehog信号通路的下游效应因子)的启动子区域,促进了GLI1的转录。GLI1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(如Cyclin D1、Cyclin E)和ECM成分(如纤维连接蛋白、胶原蛋白),导致系膜细胞增殖和肾纤维化。然而,使用抑制剂GANT61抑制GLI1可显著逆转GABP介导的病理效应。同时,结合临床血清分析显示,糖尿病患者(特别是早期DN患者)血清中GABP水平显著升高,与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(UACR)呈正相关,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呈负相关。机器学习模型表明,GABP作为生物标志物可显著提高DN早期诊断的准确性(AUC达0.931),优于传统指标如血肌酐(Scr)和尿素氮(BUN)。本研究首次揭示了GABP-GLI1信号轴在DN肾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,为DN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(GABP),并为靶向干预(如抑制GABP或GLI1)提供了潜在治疗策略。

相关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高校基础科学(自然科学)面上和重大项目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等的资助。同时受到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合作单位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