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学术报告
当前位置: 首页 - 正文

药学前沿讲座第50讲

发布者: 张玲
发布时间:2024年05月10日
浏览次数:

报告题目1:金属-配体协同调控的靶向分子诊疗

报告专家:毛宗万 教授(中山大学)

报告题目2:铱(III)配合物抗肿瘤研究

报告专家:巢晖 教授(中山大学)

报告题目3:酶促【4+2】周环反应的新进展

报告专家:周佳海 教授(南京师范大学)

报告题目4:如何让肿瘤自己制造抗癌药药物?

报告专家:刘红科 教授(南京师范大学)

报告题目5:活性小分子的发现与机制研究

报告专家:党永军 教授(重庆医科大学)

主  持 人:郭栋 教授

报告时间:2024年5月19日(星期日)上午9:00

报告地点:行政楼101会议室


报告人简介

        毛宗万,四川大学本科,南京大学博士,中山大学博后,德国埃尔兰根-纽伦堡大学洪堡访问学者,现为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化学会会士,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。长期从事过渡金属的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,已在Natl. Sci. Rev.、Nat. Commun.、J. Am. Chem. Soc.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Chem. Soc. Rev.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,论文被引用2.4万余次,H-指数66。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,编写《生物无机化学导论》等专著教材4部,多次荣获省部和国家级成果奖和个人荣誉,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2012)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(2018)。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/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、广东省化学学会理事长。



        巢晖,中山大学化学学院,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国家杰青(2015),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(2006)和广东特支计划“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”(2015)。1992年于湘潭师范学院(现湖南科技大学)获学士学位,1997年于南开大学获硕士学位,2000年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。2000年至2003年多次赴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合作科研。2004年至2005年在美国Texas A&M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。主要从事基于金属配合物的生物荧光探针和抗肿瘤、抗菌药物研究。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、教育部、广东省、湖南省科技项目等30多项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. Soc. Rev., Coord. Chem. Rev., Nat. Chem., Nat. Commun., PNAS, JACS, Angew. Chem, Adv. Mater., Bio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46篇,论文引用15500多次,H-index 69;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件,授权14件;参编专著教材8部。2005年获中国化学会“青年化学奖”, 201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2012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,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,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,2022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Horizon Prize,2020-2023年连续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、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(World Top 2% Scientists,斯坦福大学排名)。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材料化学与生物技术交叉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广东省化学会常务理事、广东省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湖南科技大学)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河北大学)学术委员会委员、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(福州大学)学术委员会委员。


        周佳海,200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,2001-200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,2006-2020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担任研究员,2020-2024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所担任研究员,2024年3月加入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任教授。团队长期围绕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化学生物学关键科学问题,阐明了系列特殊功能生物合成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,在Nature、Nature Chemistry、Nature Catalysi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,先后获得国家万人计划-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、广东省“珠江人才计划”引进领军人才、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“学者奖”、英国皇家化学会“地平线”奖等荣誉。







        刘红科,南京师范大学化材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江苏省333工程人才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-新医药人才。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生物学与功能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。先后在西北大学及南京大学分别获得本科、硕士和博士学位。曾任英国华威大学访问教授、爱丁堡大学化学院研究员、美国Toledo大学化学院专职副研究员及中山大学博士后。主要开展芳基金属配合物设计合成、抗癌活性及机理,诊疗一体化分子设计与合成等研究。提出了通过生物正交反应、在肿瘤细胞及活体内自催化制造靶向性抗癌药物的“生物正交催化致死”(BCL)策略。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(其中3年期原创探索计划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各1项,面上项目4项);主持省部级项目及企业项目10余项、省级人才项目2项。已在国际刊物如Acc. Chem. Res., NSR, Angew. Chem., Adv. Sci., Chem. Sci.等发表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20余篇,授权专利8件。担任美国化学会志、皇家化学会化学科学等国际期刊审稿人。近年来应邀在国际、国内本领域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、邀请报告70余次。


        党永军,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,新靶标与化学干预研究中心主任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曾担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,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。复旦大学遗传所博士,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。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新靶标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、确证以及转化医学研究。系统地建立了与疾病相关的分子靶标鉴定和小分子筛选体系,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。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,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多篇,文章他引超5400次,h指数34。相关文章发表在JCI,STTT,Nature Comm., Cell Res.,Adv. Sci.,Angew. Chem. Int. Ed., Blood, Nucleic Acids Res.,J. Med. Chem.,Cell Chem. Biol.等期刊。另外申报国内专利18项,国际专利2项,转化7项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,面上项目3项,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”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