巍峨天山脚下,辽阔草海之间,一队青年学子策马扬鞭,成为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奇仁托海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7月11日至21日,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“马背宣讲团”师生一行在奇仁托海村,开展了主题为“红音策马贯草海,仁心施药暖边关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他们跋陟山路,走进牧民毡房,将医药健康服务与助学政策宣讲送到祖国边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针对牧区交通不便、医疗资源有限的特点,实践团精心准备了内含常用非处方药及外伤处理用品的“简易爱心药箱”。在村干部和当地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,一户户走访牧民家庭。在毡房里,队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药箱内每一种药品的名称、适应症、使用方法和剂量,强调用药禁忌与保存条件,确保牧民看得懂、用得上、存得好。“以前头疼脑热都要去乡里买药路太远,现在家里有了这个小药箱,还有大学生教怎么用,心里踏实多了!”一位牧民奶奶握着队员的手感激地说。
实践团不仅关注牧民的身体健康,更心系牧区下一代的成长。在走访有在读学生的牧民家庭时,队员们化身“政策宣传员”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详细解读国家助学贷款、助学金等教育帮扶政策的申请条件、办理流程。他们结合实例,解答牧民家长关于孩子升学、学费等方面的顾虑,鼓励牧区学子坚定求学信念,用知识改变命运。
为推动服务边疆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,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奇仁托海村村委会举行了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共建签约暨挂牌仪式。仪式上,学院向村委会赠送了精心准备的特色礼物——由师生运用专业知识配制的中药足浴包。实践团成员现场介绍了足浴包的主要成分(艾叶、红花、当归等),阐释其温经通络、祛寒除湿、舒筋活络的功效,并简要说明了科学足浴的益处和方法,将中医药文化的健康理念与温暖关怀传递给奇仁托海村。“这份礼物很特别,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和大学生们的用心!”一位村干部代表高兴地说。
实践基地的建立和这份蕴含中医药智慧的礼物,标志着校地合作开启了新篇章,为未来持续输送药学专业人才服务边疆、开展健康科普、进行医药调研等搭建了稳固平台。
【初审:尹家乐;复审:黄飞;终审:韩爱侠】